Page 1 of 1

Posted: March 8th, 2007, 6:41 am
by aRNoLD
本学期中心请<a href='http://nubs.nju.cn/faculty.php/131' target='_blank'>陶向南</a>老师讲授“企业战略管理”课程,使用的教材是《战略管理-概念与案例》第十版。

第一次课上,陶SiR即提出一个问题:英特尔公司为何会抛弃国际商用机器公司这一个大客户?(见P353案例3:安德鲁•S•葛洛夫:英特尔公司首席执行官)

就这个问题,提出后即有一些回答,有的认为IBM不算是Intel公司的客户,有的认为Intel与IBM理念不一致,有的认为IBM公司落后守旧等等。

战略第一堂课上,陶SiR就提出两个关键词:<span style='color:red'>定位</span>,和<span style='color:red'>客户</span>。

战略,其实就是一种定位,而客户是企业或组织应每时每刻都要置于首位的东西。在英特尔发展史上,从最初的半导体转变到后来的个人计算机母板及芯片制造就是对某种战略的实施体现。

在芯片制造上,有两种不同的架构规格,一是RISC(精简指令集),一是CISC(复杂指令集),分别由苹果和INTEL的X86系列代表。对于高端计算机,如服务器、工作站等,往往会使用UNIX、OS/WARP等系统,而这些系统要求计算机的芯片是RISC的架构。但对于普及广的个人及桌面应用型计算机,则采用CISC的架构进行设计和制造(虽然目前也融入了不少的RISC)。

IBM最初开发了个人计算机(PC),但是其利润中极重的一环却是为行业及部门定制大型机并配以专门的软件包(虽然后来IBM开始重视起个人电脑市场,但这个细分市场却始终不是IBM的主要利润来源,并在2005年出售给中国的联想公司)。因此英特尔在实施战略的过程中无可避免的就会发现IBM与自己的定位不同,无法为IBM的最终用户提供服务也就意味着INTEL无法将IBM作为自己的客户。

因此,从战略角度看,INTEL定位于一家主要为消费类计算机生产芯片及配套产品和服务的企业,加上芯片生产这个行业变化极快,属于资本、人才密集型,要求的技术投资极大,INTEL无法将自己定位到与IBM等企业类似级别的竞争圈中去,这才是INTEL“抛弃”IBM这个大客户的根本原因。

PS:
1.在计算机母板制造界中,虽然INTEL的利润相当丰厚、名声极大,但是真正能够自行设计并提供下游厂商生产的母板设计厂商大约只有INTEL、超微和泰安等三家,而INTEL是惟一一家涉及生产消费类母板的厂家(华硕、技嘉并不是一线厂商,只是拿到INTEL的设计进行加工;另外,对于另外一些类型的CPU芯片如摩托罗拉为IBM生产的不考虑在内)。对于UNIX等系统、级别的计算机,普遍不会使用INTEL的系统。

2.世界上最大的三家“软件公司”分别是IBM、INTEL和微软,而并非象公众认为的那样,MS最大。IBM公司的程序员与软件部门除了生产行业配套软件和商业软件外,而向行业提供软件方面的服务;INTEL的软件部门则主要进行硬件软件方面的测试,以及未来新技术方面的开发;MS则一般从事消费类如Windows、Office等方面的制造和服务。

3. 关于RISC和CISC,请参见<a href='http://detail.zol.com.cn/product_param/index3002.html' target='_blank'>http://detail.zol.com.cn/product_param/ ... 02.htm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