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May 29th, 2009, 12:23 pm
编自 沃顿知识在线 (<a href='http://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in ... cleID=2041' target='_blank'>http://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in ... ID=2041</a>)
在金融危机酝酿时没能察觉的行业名单有一长串,经济学家的相关知识最完备,可为什么没能预测到未来并警告即将来临的灾难呢?事实上,很多经济学家对此进行了自省。虽然有些经济学家的确警告了房价正在形成泡沫,其他大部分则承认自己没能预计到泡沫的破裂会造成如此大的危害。有些经济学家则更加一针见血地指出,由于这个职业普遍存在的自由市场偏见,再加上过时的、过于简单化的分析工具,使得很多经济学家没能觉察到危险迹象。
沃顿商学院金融系教授富兰克林·艾伦(Franklin Allen)认为,许多经济学家使用的数学模型并未考虑到银行等金融机构在经济中发挥的关键作用。艾伦说:“甚至连很多国家的中央银行也使用这些模型,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经济学家们根本不信银行在经济体系中是重要的。”
艾伦说,过去30年来,经济学一直被“正统学院派”(academic orthodoxy)所占据,该学说认为经济周期是被“实体经济”(real economy)的成员(即商品、服务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所驱动,而银行等金融机构并不重要。正是金融机构引发了当前的危机。金融机构创造有风险的金融产品,鼓励消费者过度借贷,此外这些机构还进行高风险的交易,比如说积累庞大的抵押贷款证券头寸。
随着电脑功能的日趋强大,学者们越来越依赖于数学模型,用它们推测各种经济力量如何相互作用。可是沃顿商学院管理系的西德尼·温特(Sidney G. Winter)教授认为,仅仅因为某些变量阻碍人们得到明确的结论,很多模型就摒弃了这些变量。他指出,模型中常被摒弃的变量一般是难以衡量的因素,比如人类心理以及人们对未来的期望。
达勒姆报告(Dahlem Report)
在题名为《金融危机和学院派经济学家的系统性失败》(The Financial Crisis and the Systemic Failure of Academic Economists)的重要论文中,八位欧美经济学家认为,学院派经济学家与现实世界过分脱节以至于没能觉察到酝酿中的危机。这篇论文的作者们写道:“经济学专业人士似乎在目前全球金融危机的酝酿期浑然不觉,而在危机显山露水后又过分低估了其规模,这种理解力的缺乏是由经济学学科的研究资源分配不当所造成的。我们寻根究底,发现失败的根源在于本专业创建的模型会在设计阶段摒弃某些关键因素,而这些因素在现实世界的市场中会对结果产生影响。”
该篇论文常被称为“达勒姆报告”,它谴责了经济学家在过去30年中日益依赖数学模型,而这些模型不仅错误地假设市场和经济在本质上是稳定的,而且还无视某些影响因素,比如经济主体做决策、修改预测方法及受社会因素影响的各种不同方式。作者们认为,标准分析之所以失败,一方面经济学家对目前广泛使用的新型金融产品了解甚少,另一方面,全球金融体系日趋相互关联,而经济学家却没能牢牢把握住其中的工作机理。
温特认为,经济学家在构建模型时假设所有市场参与者(银行、贷款机构、借款者和消费者)在任何时候都能作出理性的决定,就像他们是总能作出最有利的财政选择的经济学家一样。他说,这种认为人们总会作出理性决策的假设并不那么可靠,否则人们就不会做出那种自我毁灭的事,比如申请他们还不起的抵押贷款(这是引发金融危机的关键因素)。同理,如果假设金融公司的高管是完全理性的,他们应该不会投资于那些由危险的抵押贷款所支持的证券,而事实上他们的确那么做了。
作者们认为,由于经济学家过多依赖人类是理性的观点,他们忽视了其他学科(如心理学和社会学)提供的关于人类非理性行为的证据。即使个人行为是理性的,经济学家也不能就此假设人们作为整体对特定情况的反应也是如此,因为事实证明他们往往不能做到保持理性。作者们说,经济学家严重低估了新型金融衍生物的风险,这些金融工具的价值会因为证券价值的变化而波动,而且往往会走极端。作者们认为,经济学家对传统的衍生工具(如股票期权和商品期货)理解颇深,但对近年来出现的新型衍生物(如基于抵押贷款的证券)知之甚少。信用违约掉期(credit default swaps)这种衍生工具本意是用来防范借款人无法还贷的风险,结果却在美国国际集团(American International Group)的垮台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前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所倡导的观念认为,金融产品的不断多样化会使市场参与者的下注更理性,市场作为整体能更好地反映参与者的集体智慧。但作者们认为,由于人们并未将足够的历史数据输入新型衍生工具的定价模型,风险和回报评估最终出了错,如今这些证券成为“有毒资产”污染了全美大型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控制力幻觉
作者们在文中继续说道,如果某种价格和风险模型得到了广泛使用,这种模型会让许多市场参与者下同样的赌注。由于不再有多个能相互抵消的观点,市场会失去拥有众多参与者的好处。作者们指出,当某个市场参与者统治了某种市场时也会导致相同后果。“控制力幻觉”(Control Illusion)更是给这个问题火上浇油:仅仅由于模型从外表看起来的数学精确性,人们就毫无道理地盲信模型的效果。如果模型的使用者并非开发者,问题会更严重,原因是使用者不知道模型的缺陷,比如说模型依赖于某种不确定的假设。
沃顿商学院金融系的马歇尔·布鲁姆(Marshall E. Blume)教授说:“金融危机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人们对评级机构的过度依赖,这些机构使用严重低估风险的模型对复杂的证券进行评级。……任何模型都是对现实世界的抽象,模型的价值在于用有限的变量显示事情的本质。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看法将某个重要变量加进模型,但你没法包括世上的每个变量。有可能模型没能包括合适的变量。”
没能学到的教训
论文的作者们说,在目前的危机之前已有过两次前车之鉴,即不合理的赌注、杠杆以及有缺陷的模型等因素组合起来导致危机的先例,经济学家早该知道会有什么意外情况发生。第一个例子是1987年的股市崩盘,那次价格的微跌导致了电脑交易程序雪崩式的卖单,卖单引发了更多的自动抛售,造成价格进一步下跌。第二个例子是1998年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的垮台。该对冲基金建立了美国及其他国家政府债券的庞大头寸,可是在俄罗斯政府债券违约导致债券价格下跌后,该公司被迫抛售。
沃顿商学院经济系的理查德·马斯顿(Richard Marston)教授说:“某种债券出现违约会使人们对所有的风险重新进行评估,我认为我们这一行的人并未从长期资本管理公司之类的危机中充分吸取教训,即理解证券在多大程度上是非流动性的。”他说:“经济学家应该为当前危机的发生受到指责,因为经济学家一般都不愿考虑流动性风险。我认为严峻的现实将迫使我们重新考虑这个问题。”
学者们也开始重新考虑商学院的课程设置。沃顿商学院管理系的史蒂芬·柯宾(Stephen J. Kobrin)教授说,他认为经济学界的同行应该对许多人所固有的“对自由市场和不加监管的定势思维”进行反思。他说:“显然人们对于很多金融工具所带来的风险并未有足够的认识。我们得考虑如何对课程进行变革。”
在金融危机酝酿时没能察觉的行业名单有一长串,经济学家的相关知识最完备,可为什么没能预测到未来并警告即将来临的灾难呢?事实上,很多经济学家对此进行了自省。虽然有些经济学家的确警告了房价正在形成泡沫,其他大部分则承认自己没能预计到泡沫的破裂会造成如此大的危害。有些经济学家则更加一针见血地指出,由于这个职业普遍存在的自由市场偏见,再加上过时的、过于简单化的分析工具,使得很多经济学家没能觉察到危险迹象。
沃顿商学院金融系教授富兰克林·艾伦(Franklin Allen)认为,许多经济学家使用的数学模型并未考虑到银行等金融机构在经济中发挥的关键作用。艾伦说:“甚至连很多国家的中央银行也使用这些模型,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经济学家们根本不信银行在经济体系中是重要的。”
艾伦说,过去30年来,经济学一直被“正统学院派”(academic orthodoxy)所占据,该学说认为经济周期是被“实体经济”(real economy)的成员(即商品、服务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所驱动,而银行等金融机构并不重要。正是金融机构引发了当前的危机。金融机构创造有风险的金融产品,鼓励消费者过度借贷,此外这些机构还进行高风险的交易,比如说积累庞大的抵押贷款证券头寸。
随着电脑功能的日趋强大,学者们越来越依赖于数学模型,用它们推测各种经济力量如何相互作用。可是沃顿商学院管理系的西德尼·温特(Sidney G. Winter)教授认为,仅仅因为某些变量阻碍人们得到明确的结论,很多模型就摒弃了这些变量。他指出,模型中常被摒弃的变量一般是难以衡量的因素,比如人类心理以及人们对未来的期望。
达勒姆报告(Dahlem Report)
在题名为《金融危机和学院派经济学家的系统性失败》(The Financial Crisis and the Systemic Failure of Academic Economists)的重要论文中,八位欧美经济学家认为,学院派经济学家与现实世界过分脱节以至于没能觉察到酝酿中的危机。这篇论文的作者们写道:“经济学专业人士似乎在目前全球金融危机的酝酿期浑然不觉,而在危机显山露水后又过分低估了其规模,这种理解力的缺乏是由经济学学科的研究资源分配不当所造成的。我们寻根究底,发现失败的根源在于本专业创建的模型会在设计阶段摒弃某些关键因素,而这些因素在现实世界的市场中会对结果产生影响。”
该篇论文常被称为“达勒姆报告”,它谴责了经济学家在过去30年中日益依赖数学模型,而这些模型不仅错误地假设市场和经济在本质上是稳定的,而且还无视某些影响因素,比如经济主体做决策、修改预测方法及受社会因素影响的各种不同方式。作者们认为,标准分析之所以失败,一方面经济学家对目前广泛使用的新型金融产品了解甚少,另一方面,全球金融体系日趋相互关联,而经济学家却没能牢牢把握住其中的工作机理。
温特认为,经济学家在构建模型时假设所有市场参与者(银行、贷款机构、借款者和消费者)在任何时候都能作出理性的决定,就像他们是总能作出最有利的财政选择的经济学家一样。他说,这种认为人们总会作出理性决策的假设并不那么可靠,否则人们就不会做出那种自我毁灭的事,比如申请他们还不起的抵押贷款(这是引发金融危机的关键因素)。同理,如果假设金融公司的高管是完全理性的,他们应该不会投资于那些由危险的抵押贷款所支持的证券,而事实上他们的确那么做了。
作者们认为,由于经济学家过多依赖人类是理性的观点,他们忽视了其他学科(如心理学和社会学)提供的关于人类非理性行为的证据。即使个人行为是理性的,经济学家也不能就此假设人们作为整体对特定情况的反应也是如此,因为事实证明他们往往不能做到保持理性。作者们说,经济学家严重低估了新型金融衍生物的风险,这些金融工具的价值会因为证券价值的变化而波动,而且往往会走极端。作者们认为,经济学家对传统的衍生工具(如股票期权和商品期货)理解颇深,但对近年来出现的新型衍生物(如基于抵押贷款的证券)知之甚少。信用违约掉期(credit default swaps)这种衍生工具本意是用来防范借款人无法还贷的风险,结果却在美国国际集团(American International Group)的垮台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前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所倡导的观念认为,金融产品的不断多样化会使市场参与者的下注更理性,市场作为整体能更好地反映参与者的集体智慧。但作者们认为,由于人们并未将足够的历史数据输入新型衍生工具的定价模型,风险和回报评估最终出了错,如今这些证券成为“有毒资产”污染了全美大型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控制力幻觉
作者们在文中继续说道,如果某种价格和风险模型得到了广泛使用,这种模型会让许多市场参与者下同样的赌注。由于不再有多个能相互抵消的观点,市场会失去拥有众多参与者的好处。作者们指出,当某个市场参与者统治了某种市场时也会导致相同后果。“控制力幻觉”(Control Illusion)更是给这个问题火上浇油:仅仅由于模型从外表看起来的数学精确性,人们就毫无道理地盲信模型的效果。如果模型的使用者并非开发者,问题会更严重,原因是使用者不知道模型的缺陷,比如说模型依赖于某种不确定的假设。
沃顿商学院金融系的马歇尔·布鲁姆(Marshall E. Blume)教授说:“金融危机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人们对评级机构的过度依赖,这些机构使用严重低估风险的模型对复杂的证券进行评级。……任何模型都是对现实世界的抽象,模型的价值在于用有限的变量显示事情的本质。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看法将某个重要变量加进模型,但你没法包括世上的每个变量。有可能模型没能包括合适的变量。”
没能学到的教训
论文的作者们说,在目前的危机之前已有过两次前车之鉴,即不合理的赌注、杠杆以及有缺陷的模型等因素组合起来导致危机的先例,经济学家早该知道会有什么意外情况发生。第一个例子是1987年的股市崩盘,那次价格的微跌导致了电脑交易程序雪崩式的卖单,卖单引发了更多的自动抛售,造成价格进一步下跌。第二个例子是1998年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的垮台。该对冲基金建立了美国及其他国家政府债券的庞大头寸,可是在俄罗斯政府债券违约导致债券价格下跌后,该公司被迫抛售。
沃顿商学院经济系的理查德·马斯顿(Richard Marston)教授说:“某种债券出现违约会使人们对所有的风险重新进行评估,我认为我们这一行的人并未从长期资本管理公司之类的危机中充分吸取教训,即理解证券在多大程度上是非流动性的。”他说:“经济学家应该为当前危机的发生受到指责,因为经济学家一般都不愿考虑流动性风险。我认为严峻的现实将迫使我们重新考虑这个问题。”
学者们也开始重新考虑商学院的课程设置。沃顿商学院管理系的史蒂芬·柯宾(Stephen J. Kobrin)教授说,他认为经济学界的同行应该对许多人所固有的“对自由市场和不加监管的定势思维”进行反思。他说:“显然人们对于很多金融工具所带来的风险并未有足够的认识。我们得考虑如何对课程进行变革。”